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公立醫院對醫療信息化的需求更為迫切。同時,在國務院、醫保局、衛健委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下,公立醫院的成本、管控、合規壓力激增,“降本增效”成為醫院管理、醫療行業的熱詞。
不可否認,醫療資源的精細化運營管理將成為常態。在醫院實際運營中,通過對各類數據的采集、整理與分析,輔以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技術,數據的高效應用正在為醫院的醫療運營、資源消耗、臨床行為開辟全新的道路。醫療數據的運營管理將對公立醫院精細化運營發揮重要作用。
政策“組合拳”齊出 公立醫院如何破局?
公立醫院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體機構,在過往幾十年中,其發展重點主要是在業務的發展擴張和創新上。對信息化建設及信息技術應用的投入較小。究其原因是對運營管理的動力不足。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備受考驗。一方面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公立醫院的收入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國務院、醫保局、衛健委的多重組合拳下,公立醫院的成本管控、合規壓力激增。
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原本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應該是循序漸進的,疫情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對醫療行業來說就是一次‘急轉彎’式的變革,由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拉動收入,突然變成一個有節制的管理方式。對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來說,就是定額付費,不管是按病種還是總額或是人頭,都可以叫定額付費?!?/span>
來自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全國醫療服務情況的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全國公立醫療機構住院人數同比下降22%,病床使用情況同比下降17.5%.
從政策層面看,在DRG、零加成等政策的影響下,過去作為收入項的藥品耗材已內化為公立醫療機構的成本項,致使公立醫療機構的成本壓力驟然提升.
在過緊日子與績效考核的雙重壓力下,公立醫院將如何走出困境?公立醫院的精益化管理已然成為大勢所趨。
從電子化到數據化發展 醫院精益化運營勢在必行
在醫療行業規?;l展的黃金時期,公立醫院對于“成本”和“節制”的觀念淡薄,過度醫療和粗放醫療大行其道。但在新冠疫情發生后,醫療資源的調配和需求緊迫的情況頻繁出現,以醫療信息化驅動的醫院精益化運營管理愈發受到重視。
望??敌哦麻L兼CEO段成惠指出,目前醫療信息化發展仍處于信息技術的中期,還沒有全面升級到數據化數字化,未來幾年醫療行業一定會向數據化數字化迅速發展。醫療供應鏈、醫療設備和醫院后勤服務也必然會全面進入產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時代。
《2019-2020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仍有約30%的三級醫院基礎財務信息化尚未完善。已經建設的財務系統也仍停留在傳統以會計記賬為核心的管理層面而且局限于事后,亟待進一步升級。二級一級醫院的情況就更不樂觀。
近幾年,隨著藥耗的帶量采購、DRG支付的穩步推進、以及零加成等政策的落地,致使公立醫院的收入天花板已現,藥品耗材也從收入項內化為成本項,醫療機構急需在醫用耗材的成本管控領域精耕細作,提升利潤空間。
從大環境上看,在三醫聯動的主線下,藥耗采購單兵突進、支付改革穩步深入,醫療改革卻相對緩慢,隨著醫藥、醫保組合拳的持續發力,使處于改革“暴風眼”的公立醫院難以再偏安一隅。加之近年公立醫院改革進程緩慢,部分體制機制瓶頸難以突破,公立醫院內部管理短板問題凸顯,開展精細化管理改革勢在必行。
段成惠表示,“中國的醫療信息化發展歷程是從電子化到數據化的過程,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跟國際先進國家地區相比,國內醫院在管理領域的差距明顯大于醫療診療技術,可以說管理是醫院過去二十多年的痛點。
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醫改藍皮書: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20)》中認為,公立醫院治理機制需進一步加強。除了政府與醫院的責權利之外,涉及其他政府外部治理機制的問題,比如出資人制度、支付制度、監管制度、籌資補償制度、資源配置方式等制度安排也沒有完全理順,在實踐中需要進一步探索把握。
毫無疑問的是,公立醫院精益化運營管理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智慧管理發展步入“快車道”
段成惠認為,“這個行業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節制的、強調成本的時代,醫療資源的精細化管理在這其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睂τ卺t療機構來說,智慧管理將步入“快車道”。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以一個需要手術的患者為例,患者去就醫,醫院需要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合理的平衡資源,用什么樣的醫療服務項目、用什么樣的藥品與材料、用什么樣的醫生和護士,這個過程構成了患者就醫的整個醫療服務流程。而醫院完成資源分配過程的邏輯來自于醫療質量的要求,來自于臨床路徑的管理,以及在醫療質量基礎上的合理資源消耗模型。每一個患者的就醫,醫院都能夠從臨床知識庫中找到對應的模型,然后根據模型來合理的分配資源,這是醫院精細化運營的一部分。
近年來,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成為推動醫院發展和通往智慧管理道路的“必修課”。段成惠認為,在醫院虧損面逐漸擴大、人員經費成本不斷上升情況下,智慧運營是推動醫院轉型和發展的重要工具和向價值醫療轉變的必經之路。
醫療信息化發展迎來“蝶變期” 領跑者受益
分析人士認為,醫療信息化在國家財政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政策發力下,行業增長的持續性不斷增強,投資機會大量涌現。
根據信通院發布的《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智慧醫療產業規模已破千億,2021年規?;驅⑦_到1259億元,增速超過20%。
段成惠表示,隨著‘十四五’的逐步深入,醫保新支付制度政策的大量推廣鋪蓋,醫療領域信息化建設將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階段,不管從宏觀還是微觀的角度,信息化都關乎醫院的持續化經營和合理化運營。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醫療信息化和數字化行業準入門檻較高,一方面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及復合人才培養,另一方面醫療具備很高的專業化特性服務經驗需要長期積淀。如今國內許多企業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由于不具備專業的醫院實踐經驗,會付出較高學習成本,衡量投入產出比之后,很多服務商只是淺嘗輒止。
來源:金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