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升業務能力還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研究院,緣何會“花落”威海市立醫院?這得益于近年來威海市立醫院著力于打造“科研-臨床型醫院”實施的一系列有效舉措。
對于人才智力密集型的醫院而言,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在高端人才方面,威海市立醫院錨定國內先進三甲綜合醫院,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創新用人機制,通過設立卓越發展基金、運行博士后創新工作基地等多種方式,著力培養臨床科研復合型人才,以高層次復合人才引領學科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9月,醫院已經培養引進博士63名,在讀博士47名,護理碩士38名,在讀護理碩士20名,形成學科新技術、新項目開展和科技攻關核心力量,成為威海醫療高端人才高地。
“要提升內涵質量和醫療服務,必須要‘攀高枝、求突破’”,醫院新一屆班子上任伊始,就將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聚力山東大學附屬醫院建設積極對接山東大學及各附屬醫院。主要負責同志帶頭,院領導班子多次帶領部分學科帶頭人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大二院和山大口腔醫院等山大直屬附屬醫院學習先進經驗,通過面對面的洽談交流與召開齊魯共建醫聯體專題會議,就相互需求展開深入細致商談,推動院校技術合作與人才培養。通過成功促進山東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威海)落地威海市立醫院,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核醫學質量控制論壇以及“胃腸外科知名專家百城行——威海站”等活動,有效搭建“緊密型醫聯體合作協作平臺”,科技創新與臨床技術迅速上檔升級。
面對日新月異的醫藥科技進展,醫院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設立重點學科孵化項目、加大人才柔性引進、強化科技成果目標責任制考核。2021年,醫院先后參與承擔國家“863”項目、“十二五”國家重大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子課題、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課題27項,并獲批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實現該項目的歷史性突破。
2020年10月21日,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正式揭牌,2021年7月28日,山東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威海)在威海市立醫院正式成立,這些扎實的印記不僅代表著威海市立醫院全面融入山東大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也成為威海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事件。守著這樣一個“香餑餑”,威海市立醫院更是拿出多項“硬核”舉措,扎實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的各項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在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上,威海市立醫院將數據安全和患者隱私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先后制定了《山東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威海)機構運行管理暫行辦法》《威海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科研平臺建設方案》《項目負責人數據保密協議》、個人及單位《數據保密協議》《預防醫學研究倫理審查申請書》等文件和制度,成立了研究院領導小組強化領導,確保研究院建設的規范性和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隨著各項工作不斷拓展,威海市立醫院正在加快推進“威海區域化健康醫療大數據協同創新平臺”建設,著力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驅動的精準醫學研究體系。目前,醫院已經成功組織了全省大數據臨床研究培訓班,開展培訓、座談10余場次,并正在溝通銜接相關部門,醫療健康大數據研究的威海模式雛形已經逐漸顯現。